首页

优美之家ey

时间:2025-05-29 07:36:52 作者: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多部门详解新举措 浏览量:40251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多部门详解新举措

  新华社记者张晓洁、谢希瑶

  商务部近日印发《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更好促进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国新办5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关部门介绍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

  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建设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布局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开放力度、经济实力和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到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达232个,创造地区生产总值达16.9万亿元人民币。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介绍,工作方案共提出四方面16项政策举措,把国家级经开区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力争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

  “对外开放方面,工作方案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国际枢纽物流中心。”凌激说,同时加大先行先试授权,支持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加强招商队伍建设,优先安排品牌活动等。此外,指导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

  数据显示,目前全部国家级经开区中,有外资企业超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9.9万家;2024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的23.4%和24.5%,国家级经开区外贸外资“第一梯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凌激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持续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积极探索实践,提高招商质效,拓展外资来源,促进在华外资企业再投资。

  推动产业向新,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经开区对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供应链布局意义重大。

  “为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将支持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商业转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发展。同时,支持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孵化未来产业,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智能工厂、算力基础设施等。”凌激说,工作方案还提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转移承接等务实举措。

  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拥有超过700家国家级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各类经营主体已超490万家,其中包括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8.3%。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在国家级经开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庞大、分工明晰、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说,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联动,鼓励区内企业牵头打造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经开区设立离岸创新基地,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结合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布局,打通产业验证、规模化生产及检验测试、质量控制等成果转化的全链条。

  此外,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方面,将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展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招引和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做强链主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将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继续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持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并支持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加强未来产业的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

  加强要素保障,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目前部分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开发已接近饱和,园区建设和企业的投资扩产需求有待得到充分满足。“工作方案通过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加大混合用地和新兴产业用地供给等多种形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等合理用地需求。”朱冰说,还要求国家级经开区工业用地原则上应供给“标准地”,助力企业拿地后迅速开工,加快项目落地。

  朱冰介绍,人才要素方面,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在全球范围招引高层次人才,同时支持通过产教融合、“双元制”试点等方式培养产业技能人才。资金要素方面,允许各地区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同时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彭新民说,鼓励国家级经开区聚焦企业和群众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的市场监管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同时将不断优化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为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表示,将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立健全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标准体系,修订印发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标准,持续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此外,加快研究发布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提升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足迹管理能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近观枫桥丨这样的“法式”婚礼,你见过吗?

(二)检察机关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应当坚持能动履职,践行司法为民,强化诉源治理,持续做实民生司法保障。“解‘薪’事、护民生”是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方面,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司法实践的生动体现。支持起诉不是目的,检察机关以农民工诉讼困难群体及时实现权益为目标,通过释法说理、联合调解等方式,缩短诉讼时间,防止农民工因诉讼加重生活困难,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尽快实现弱势群体合法诉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检察机关通过能动履职,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检察力量。

就业“动”起来 多场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等你来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王毅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通电话

要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在突破“卡脖子”问题上,高校的重大原创性研究还不够多,科技成果转化的总量和质量还不够。面向未来,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心怀“国之大者”。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以服务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使命责任,提升高校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聚焦关键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在解决国家急需的“卡脖子”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坚持“四个面向”。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科技前沿是什么、经济主战场在哪里、国家重大需求要什么、人民群众缺什么,从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走向中国大地的“大需求”,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优化“双一流”学科布局,实施“强基计划”“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推动基础研究不断有重大原创突破。

上海高效监管优化公共卫生相关营商环境:“放得开”“管得住”“做减法”

2023年10月,中老签署的《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将围绕仓储和物流、数字技术应用、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持续开展合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美“顶尖”高中招生政策被指歧视亚裔 美最高法院不受理

首盘第5局,郑钦文在有些困难的情况下顽强化解了3个破发点,并实现保发。第8局,重压之下的高芙在破发点上出现双误,场上平衡终于被打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